简繁中文简体 繁体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ENGLISH (英语)ESPAÑOL (西班牙语)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超大健康中文 中中英双语 双语英文 英新冠大流行目前的情况如何DANA G. SMITH2023年4月26日 Brittainy Newm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追踪,目前美国Covid-19病亡数处于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患病率也同样大幅下降,尽管由于家庭快速检测的普及,感染已变得更难追踪;在大流行开始时建立的许多监测系统也已逐步关闭。到头来,这究竟是大流行结束的开始,抑或仅仅是新变种引发夏季浪潮之前的又一次春季退潮?(在过去两年中,数字都是在3月至6月期间下降,然后在7月上升。)《纽约时报》采访了流行病学家和传染病专家,评估他们如何看待大流行的这个特定时刻——目前的风险是什么,他们将继续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哪些人仍在罹患重症和死亡,以及未来可能发生什么。春季的缓和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的新冠风险很低,2023年的春天与前两年不同。广告“我们已经达到了一个稳定阶段,人们正在做出选择,让他们的生活恢复到更接近正常的状态,”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系主任罗伯特·瓦赫特博士说。“而且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病例相对较少;死亡率相对较低。”这种改善的最大原因是现在美国几乎每个人都具有某种形式的免疫力,无论是来自疫苗、过去的感染或两者皆有。像Paxlovid这样的药物也显著降低了重症的风险。弗吉尼亚大学传染病医师泰森·贝尔说,在他的重症监护室,“我们会偶尔看到一例新冠病例,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用上呼吸机的病例。”现在,大多数贝尔正在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年龄较大,要么已经存在损害免疫系统或肺功能的既往疾病,要么没有接种疫苗。他说,属于感染高风险人群的人接种二价加强剂很重要,如果他们还没有接种的话(最近,针对该群体的第二剂也已获批准)。今年春天情况与以往有所不同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没有出现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变体——正如瓦赫特所说的那样,“没出现新的希腊字母。”具有一些免疫逃避特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出现,例如目前的优势株XBB.1.5,但Paxlovid和疫苗对它们仍然有效。尽管有这样的好消息,专家们仍然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因为尽管数字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美国每周仍有大约10万人感染新冠,每天有超过150人死于这种感染。专家在哪些方面仍然保持谨慎,为什么要这样广告瓦赫特说,在大多数拥挤的室内环境里他还是会戴口罩,比如在飞机上或者博物馆里,但如果只是短暂地进入商店买东西,就不会戴口罩。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长新冠。“与两三年前不同,我现在并不担心自己会死于这种病,”他说。“但我认为长新冠是真的。我太太就有症状轻微的长新冠,所以我得以近距离地观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的助理教授凯特琳·里弗斯有年幼的孩子。她说,在超市或办公室里她就不戴口罩,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还是戴。她说,今年冬天新冠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干扰,比如缺课和旷工,本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专家们特别敦促,如果自己或有至亲存在高风险的话,就应该继续采取预防措施,比如戴口罩,以及在大型室内聚会前进行检测。“我认为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来降低风险,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社区里,”传染病医生克鲁蒂卡·库帕利说道,她在参加活动之前仍然会进行自我检测。“我不知道我旁边的人是不是免疫功能低下,我不想把新冠传给他们。”事情可能很快发生变化广告专家们提醒说,出现一个新变种并再引发一波感染潮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库帕利说,她正在留意奥密克戎XBB.1.16变异株,也被称为“大角星”,在印度,该毒株导致感染激增。XBB.1.16目前约占美国病例数的10%,它伴有一个新的症状:结膜炎。里弗斯正在关注另一新亚型XBB.1.9.1。目前它占美国感染病例的8%左右。她预计,随着天气变暖,在这些变体或其他类似变体的驱动下,病例数将再次上升。“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个安静的春天,然后是夏季疫情卷土从来,它始于南方”,因为当天气变得太热时,人们更有可能聚集在室内,她说。专家称,这很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新常态。“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很可能是一年后,也许两年后,也许五年后我们所处阶段的一个版本,”瓦赫特说。“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如果人们和社会保持理性,他们就会做出改变。我认为情况不太可能好转。”翻译:晋其角、明斋、杜然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相关报道新冠轻症患者需要吃Paxlovid吗?2023年1月10日
关于新冠亚变体XBB.1.5的几个问题2023年1月6日
那些天生不会感染新冠的人2022年12月16日
新冠免疫力能持续多久?2022年6月13日
研究称新冠病毒已变得更容易再次感染2022年5月17日
最受欢迎中国稀土开采的沉重代价:环境污染、民众健康受损杭州,中国人工智能热潮的中心中国为何没有批评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台湾能承受与中国经济脱钩吗从邓小平到温家宝,详解中国稀土产业起源哈佛与中国:从双赢互利到白宫的“眼中钉”达赖喇嘛在流亡中构建的民主制度能否延续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将如何让中国再次伟大中俄朝伊组成新“轴心”?以伊冲突说明言之尚早“撞脸”习近平:被审查的中国歌唱家国际中国商业与经济镜头科技科学健康教育文化风尚旅游房地产观点与评论国际亚太南亚美国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中国时政经济社会中外关系港澳台商业与经济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交易录文化阅读艺术电影与电视体育风尚时尚美食与美酒生活方式观点与评论专栏作者观点漫画更多镜头科技科技公司科技与你科学健康教育旅游房地产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